第1章 导言 1.1 研究意义 1.1.1 基督教德性伦理的来源与历史嬗变 1.1.2 爱德华兹:一位被忽视与误解的基督教思想家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爱德华兹与基督教德性 2.1 爱德华兹的生平与著作 2.1.1 爱德华兹生平简介 2.1.2 主要著作 2.2 爱德华兹的思想背景(intellectual context) 2.2.1 基督教传统 2.2.2 启蒙时代思潮 2.3 德性问题的提出 2.3.1反思“大觉醒”(the Great Awakening) 2.3.2批驳“道德感”(Moral Sense)伦理理论 第3章 “真德性”与美 3.1 “真德性”的本质 3.1.1 “德性”的古典涵义 3.1.2 爱德华兹对“真德性”的界定 3.2 德性观之美学路径 3.2.1 “美”在爱德华兹思想中的地位 3.2.2 美与德性视界融合的思想史追溯 3.2.3 德性观之美学路径体现:美、卓越(excellence)与存在 第4章 德性的存在论与三一论基础 4.1 存在与上帝 4.1.1 关于“存在”的近代形而上学讨论 4.1.2 爱德华兹早期哲学思考及存在论的多元诠释 4.1.3 “上帝存在”的两种论述路径 4.1.4 “精神”作为真正实体 4.2 德性观的三一论基础 4.2.1 三一论(Trinitarianism)的提出 4.2.2 心理的三一 (Psychological Trinity) 4.2.3 社会的三一(Social Trinity) 4.2.4 三一论的伦理意义 第5章 “真德性”与爱 5.1 神的德性 5.1.1 神的自爱 5.1.2 基督的德性:救赎的视角 5.2 基督徒的德性:接受性的爱 5.2.1 “爱”(charity)是所有德性的总结 5.2.2 爱上帝 5.2.3 爱邻人 5.3 神圣德性的卓越及成全 5.3.1 圣灵恩赐与德性的卓越性 5.3.2 天国是爱的世界 第6章 自然道德 6.1 自然道德的四种原则 6.1.1 次要之美(Secondary beauty) 6.1.2 自爱(Self-Love) 6.1.3 良心(Conscience) 6.1.4 本能的慈爱情感(Instinctual kind affection) 6.2 误以自然道德为“真德性”的原因 第7章 德性与人性 7.1 原罪 7.1.1 堕落作为灵魂的本质 7.1.2 原罪对人性、道德的影响 7.2 情感、宗教情感与神圣德性 7.2.1 情感作为人性的中心 7.2.2 宗教情感与神圣德性实践 第8章 结语:爱德华兹德性观的特征与意义 8.1 爱德华兹德性观的特征 8.1.1 基督教传统与启蒙时代伦理理论的张力 8.1.2 新柏拉图主义与加尔文主义的融合 8.2 爱德华兹基督教德性观的现代意义 8.2.1 爱德华兹与美国现代基督教伦理 8.2.2 爱德华兹德性观对现代伦理思考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8 折
爱德华兹的基督教德性观研究
出版方 刘锦玲
格式 流式
页数 177页
字数 205千字
语言 简体中文
文件大小 608K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电子书售价 $12.72 $15.90 (约¥92.73)
本书为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品之“基督教文化研究丛书”七编第1册。
本书深入探讨了十八世纪美国著名神学家、哲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基督教德性伦理思想。爱德华兹在基督教思想史以及基督教会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宗教思想巨匠,在神学、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在中国的基督教思想界,对他关注的主要集中于复兴与灵修主题,但这只是其思想的冰山一角。本书通过神学美学的视角,综合考察爱德华兹的思想与其所处的宗派传统以及近现代基督教与哲学思想史的关系,以期揭示他的思想核心与整体全貌,并呼应当今学界对其作为全球神学家的重新认识。
【作者简介】
刘锦玲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先后在《基督教思想评论》《基督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