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為主而活,全心事主 推薦序二 百忍不悔的譯經事奉 序言 傳揚中國化的基督教 說明 英文縮寫字及書名翻譯說明 導論 從猶太啟蒙運動到中國傳教事工 背景 猶太啟蒙運動Haskalah 福音傳播與中國傳教事工 不平等條約及傳教工作 第一章 早年——從立陶宛到美國(1831-1859年) 從立陶宛到志多米 志多米經師學校 從布列斯勞到美國 移民美國的自由嚮往及初期生活 美國經驗:就讀神學院 第二章 上海(1859-1862年) 上海宣教會:背景 施約瑟在上海(1859-1862年) 揚子江之旅 在上海的最後日子 第三章 北京(1862-1874年) 定居 佈道與改信基督 開封之旅 結婚 北京翻譯委員會 第四章 事業有成(1878-1906年) 聖約翰學院 凌亂的傳教生活 生病及尋求治療 聖經的修訂與翻譯 重返中國及在東京的餘年 第五章 中文舊約聖經與注釋 翻譯技巧 God的譯名 「靈魂」的翻譯問題 Ruah 譯作「風」和「靈魂」 土地、人民、國家 舊約聖經不同譯本的比較 注釋體例 第六章 譯名問題 譯名問題與耶穌會士 基督教傳教士間的爭論(1847-1855):「天」、「上帝」,還是「神」? 北京翻譯委員會與「天主」 一些後來的見解 第七章 總結:其人及其文 印象 施約瑟的為人 舊約聖經中文譯本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紀念 (〈傳道書〉2:16) 版權頁
施約瑟傳——猶太裔主教與中文聖經
施約瑟主教為將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直接翻譯為官話中文聖經的翻譯者,也是中國第一所大學──聖約翰大學(St. John’s College)──的創辦人。本書就是一本有關中文聖經和其翻譯者的書,這本書介紹施約瑟如何完成個人的跨文化旅程,並論及希伯來文舊約如何跨越文化而譯為中文。
故事自施約瑟在東歐猶太裔社區的童年寫起,包括他改信基督教的經過、旅居德國、移民美國、赴上海和北京的傳教工作、翻譯委員會的事工,以及他在聖公會上海主教任內的作為,和聖約翰大學的創立。最後幾章則分析爭議性的聖經「譯名問題」,以及施約瑟在翻譯希伯來文時所使用的技巧。書內也討論施氏的舊約聖經譯本在中國人之間被接受的情況,和對後來的聖經譯本的影響。
作者指出,施約瑟翻譯的舊約聖經,除了是第一本北方官話的翻譯本之外,另有兩個獨特的地方。施氏自幼受聖經希伯來文及其文法的啟蒙,他以無與倫比的聖經知識將經文及其意義作了極為適切的翻譯。他自幼所受的訓練包括了猶太經師注解和聖經釋義資料的研究,這些訓練在他所使用的翻譯技巧及他所附的注解上反映了出來。由於這個緣故,施氏的翻譯可說是唯一將猶太傳統經文及猶太聖經釋義合在一起的中文翻譯本。這個譯本後來成為1919年出版的修訂「和合本聖經」的基礎,是二十世紀中國境內與境外華人基督徒使用最廣的聖經。
【作者簡介】
伊愛蓮(Irene Eber)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東亞研究系的榮休教授,首位路易斯・弗裡伯格教授職位的主席。她是以色列中國研究的創始人之一,研究領域囊括了中國歷史、哲學、宗教和文學,尤其是中國人與猶太文化的相遇以及中國聖經的翻譯和傳播。她對開封和上海猶太社區的歷史研究為通曉中國猶太人的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盡管童年的她生活在德國和波蘭,飽受戰爭和大屠殺的蹂躪,但她在各種困境中幸存下來並在其職業生涯卓有建樹,留下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她於2019 年 4 月在耶路撒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