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作者序 简写一览 参考书目 引 言 一 哈拿:失势的妇人(撒上一~四) 1. 哈拿无子(一1~28) 2. 哈拿的颂赞感恩之歌(二1~11) 3. 以利的继承者(二12~36) 4. 神呼召撒母耳(三1~四1) 二 撒母耳:不情愿的立王者(撒上四~八) 1. 约柜被掳(四1~11) 2. 以利之死:一个时代的结束(四12~22) 3. 在神的掌控中(五1~六12) 4. 约柜重返(六13~七2) 5. 撒母耳的服事(七3~17) 6. 儿子和继承者(八1~5) 7. 立王:其危险和其选择(八6~22) 三 扫罗:尊荣与狂躁 (撒上九~十五) 1. 扫罗进场(九1~14) 2. 扫罗被膏立(九15~十8) 3. 扫罗受膏(十9~27) 4. 新国王证明了自己(十一1~15) 5. 撒母耳的演讲(十二1~25) 6. 扫罗越权(十三1~22) 7. 约拿单采取行动(十三23~十四23) 8. 扫罗和约拿单:另类的进路(十四24~52) 9. 扫罗被拒(十五1~35) 四 大卫:年轻的「僭越称王者」?(撒上十六~二十四) 1. 牧童音乐家的膏立(十六1~23) 2. 巨人杀手(十七1~十八5) 3. 恶化的关系(十八6~十九24) 4. 约拿单:没有嫉妒心的儿子(二十1~42) 5. 大卫借由挪伯逃脱(二十一1~二十二23) 6. 持续的战役(二十三1~14) 7. 仇敌,真实的和假想的(二十三15~二十四22) 五 大卫:流亡的国王(撒上二十五~三十一) 1. 大卫和亚比该(二十五1~44) 2. 扫罗:再次脱困(二十六1~25) 3. 在非利士逗留(二十七1~二十八2) 4. 扫罗秘密的越轨行为(二十八3~25) 5. 大卫与亚吉(二十九1~11) 6. 为洗革拉被劫而复仇(三十1~31) 7. 在北方的溃败和阵亡(三十一1~13) 六 大卫:他作王的时候到了(撒下一~五) 1. 扫罗之死,另一面的叙述(一1~27) 2. 权力斗争:大卫和伊施波设,约押和押尼珥(二1~三5) 3. 押尼珥与伊施波设,前朝终结(三6~四12) 4. 完成全国统一和一致的支持(五1~25) 七 大卫:在神的约里(撒下六~十) 1. 约柜运回耶路撒冷(六1~23) 2. 神与大卫立约(七1~29) 3. 战争与和平(八1~18) 4. 朋友和敌人(九1~十19) 八 大卫:失控了?(撒下十一~十三) 1. 奸淫与谋杀(十一1~27) 2. 定罪和刑罚(十二1~31) 3. 犯罪、报复、父母管教上的失败(十三1~39) 九 押沙龙:起来篡位的儿子(撒下十四~二十) 1. 押沙龙在基述和耶路撒冷(十四1~33) 2. 预备作战(十五1~9) 3. 革命爆发(十五10~23) 4. 朋友与敌人(十五24~十六14) 5. 内战开打(十六15~十七29) 6. 战事结束(十八1~十九7) 7. 和平与战后余波(十九8~43) 8. 示巴的叛变(二十1~25) 十 填补空白?(撒下二十一~二十四) 1. 毁约的后果(二十一1~14) 2. 战场上的伟人(二十一15~22) 3. 感恩的诗篇(二十二1~51) 4. 大卫末了的话(二十三1~7) 5. 大卫勇士的名单(二十三8~39) 6. 一个愚昧行为的后果(二十四1~25)
圣经信息系列:撒母耳记上下——耶和华看人的心(简体)
抽丝剥茧的旧约研究,带出经文更丰盛的信息!
过去数十年,旧约研究里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就是到底旧约的三十九卷书,是不是「组合的文献」?
以撒母耳记上下为例,以往我们想像这卷书的作者只有一位,某天,突然得到神的启示,要他写一本撒母耳记。作者便找了一个地方,振笔疾书,神说一句,他就写一句。
然而,有愈来愈多证据指出,这样的观念并不妥当。撒母耳记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反之,是由一组一组不同作者所写的文献材料构成(当然,有些确实是撒母耳留下来的),这些文献在以色列的群体中流传好多年,直到有一天,很可能是被掳时期,才有一群先知或文士,把这些历史材料统整起来,变成一整卷书,为的是提振失去家园的犹太人,告诉他们神大能的作为并未远离。
一开始,这样的撒母耳记成书观太吓人,被视为洪水猛兽好多年。但是,随着后续的研究发表,大大改变了我们对旧约的认识。如今,已有许多福音派学者,同样采纳这样的观点,生产出许多精采的作品。
伊凡斯的撒母耳记注释,可说是此一旧约研究潮流中的佳作,她一方面承认撒母耳记是不同文献组成的作品,在这样的方法底下得出深刻的见解,另一方面,又强调把撒母耳记看成一个整体,用大框架来补足「组合式文献」研究可能的琐碎、断裂。对所有喜爱撒母耳记的信徒与牧者来说,无疑是本实用又深具启发性的好书。
【作者简介】
伊凡斯(Mary J. Evans)
在男性学者占大多数的旧约研究领域里,伊凡斯无疑是个异数。原本是数学老师的她,伦敦圣经学院念完书之后,就一头栽进旧约的教学与研究当中,长达三十多年,最后更担负起圣经学院副院长的职位。
伊凡斯对宣教也有负担,在忙碌的教学写作之余,亦受邀到世界各地举办解经讲座,足迹遍布巴基斯坦、印度、巴西、罗马尼亚、加拿大与澳洲。
学术方面,伊凡斯最受赞许的贡献,便是参与了《妇女圣经注释》(The IVP Women's Bible Commentary)编辑工作,从女性角度诠释圣经的研究取径,大大拓展了福音派学者的眼界。
伊凡斯同时是撒母耳记的爱好者,除了「圣经信息系列」外,也在「认识圣经注释系列」(Understanding the Bible Commentary Series)中,负责撰写撒母耳记的注释,深入浅出的文字,均深受好评。
「说故事的人在叙述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我们发现撒母耳记显然是组合文献,不容易去界定『作者』的意义……,显然,可能有几个人牵涉在最后成书的过程,把所有的材料搜集在一起。这最后的编辑,可能在列王纪所记载的事件都完成了之后才进行,因此,有可能这些编辑们是在被掳期间作这件事……最后的编辑和早先的编辑都可称为作者。」
——伊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