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人叢書序 自序 再版序 第一章 導論 研究動機 研究方法 生平著作與大事記 小結 第二章 宗教改革文獻 宗教改革初起 宗教改革導火線:〈九十五條〉 宗教改革出師表:《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書》 宗教改革聖禮觀:《教會被擄於巴比倫》 第三章 基督徒的自由 基督徒的自由 好樹結好果子 基督徒與好行為 自由的應用 《威登堡八篇講道詞》 第四章 信心與行為 「職業」或「呼召」? 論好行為 詮釋十誡 討論應用 第五章 因信稱義 勇敢地犯罪 路德自述 《羅馬書註釋》 因信稱義 後續發展 第六章 十架神學 〈海德堡論辯〉 十架神學與榮耀神學 十字架的榮耀 討論應用 第七章 自由意志? 《論自由意志》 《論意志之束縛》 觀察討論 第八章 從聖餐觀到基督論與聖靈論 聖餐觀 從聖餐觀到基督論 從基督論到聖靈論 第九章 律法與福音 律法的角度 福音的角度 福音與律法的辯證思考 觀察討論 第十章 兩個國度 屬靈國度與屬世國度 農民革命 觀察討論 第十一章 神學素描 路德這個人 試探誘惑 牧者智慧 婚姻學校 上帝的話 小結 第十二章 結論 走向覺醒 上帝與魔鬼之間 解構魔鬼 讓上帝成為上帝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英文部份 德文部份

當我們重新回到十六世紀,仔細傾聽路德的聲音時,或許會更加明白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息究竟是什麼。
路德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作為總結:「讓上帝成為上帝。」路德一生的奮鬥,就是要在生活的所有層面經歷到上帝就是上帝,捨棄人為的努力,除去教會對上帝拯救的干預,「讓上帝成為上帝」也就是「讓人成為人」,這是一種深層的自由意識之覺醒。
研究路德神學,亦必須重視其「獨特性」,追求瞭解其時空處境之下的原始面貌,尤其不可忽略的是,路德是一位生長在中世紀末期的德國人,剛好雙腳跨越中世紀與宗教改革時期。以一般常見的文字或講道中的「路德」為例,往往顯得帶有過多濃厚的華人保守派教會味道。因此,本書特別注重路德的時代背景以及文化處境,希望能夠呈現更加接近路德神學思想的原貌之大要。
為了要更加忠實地介紹路德神學,除了盡量通過原始資料介紹路德神學之外,也盡量採納更廣泛的路德詮釋,盼望能提供豐富的路德神學面貌。
【作者介紹】▎
林鴻信
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台灣神學院、美國富勒神學院與耶魯大學碩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與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自一九九四年《神學人基本英文字彙》開始,於神學園地筆耕不輟,著有《加爾文神學》、《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認識基督宗教》、《聖神論》、《納尼亞神學:路易斯的心靈與悸動》、《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教會生態學》,以上皆由校園出版。另撰寫過《教理史》、《邁向覺醒:自我概念的探討》、《莫特曼神學》、《忘我之域》系列三冊、《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基督宗教思想史》兩冊,並主編《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儒、佛、耶、猶的觀點與對話芻議》、《基督宗教之人觀與罪觀:兼論對華人文化的意義》等書,除此另有譯作以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他也期許、提醒自己,終生是神學人亦是福音啟蒙者,察覺自身的侷限與不足,因為,真正的故事尚未說盡,還留待我們一起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