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新約 2 整體審視四福音書 3 福音書蘊含了後續一切基督教義的種子 4 使徒行傳:使徒教導的基礎 5 使徒行傳:使徒福音教導的本質 6 新約書信:聖靈對教會說話 7 書信揭開了歷代的奧秘 8 啟示錄:從審判到全體的完美 尾聲 譯後記 譯者簡介

這本小書是由伯納德於1864年在牛津大學著名的班普頓神學講座(the Bampton Lectures)上作的8次演講匯集而成。作為一本聖經神學的經典作品,此書自出版以來就廣受好評,對於後世理解這個主題產生了重要影響。
著名的美國牧師和聖經學者A.T.皮爾森(Arthur Tappan Pierson)對伯納德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其為“這個世紀(19世紀)最偉大的書籍之一”(one of the grandest books of the century)。霍志恆(Geerhardus Vos)1894年就任普林斯頓神學院聖經神學教授,就職講座,「聖經神學作為一門科學和神學學科的理念」(The Idea of Biblical Theology as a Science and as a Theological Discipline),唯一引用的文獻就是伯納德此書,以支持其特殊啓示具有漸進性和有機性質的觀點。
【譯者簡介】
張聰(Eddy Zhang)
重慶大學電腦軟體與理論(人工智慧)博士、建築經濟管理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院道學碩士,副教授。自2010年開始從事神學翻譯工作,作為主要譯者或翻譯計畫主編,完成了近40種基督教神學和信仰類書籍/課程的翻譯工作。目前定居重慶,與妻子一同在家教育三個年幼孩子,以「跨文翻譯」為平台,從事神學翻譯、寫作和宣教事工。譯有《平衡的講道》、《事工倍增循環》、《成聖的奧秘》、《威斯敏斯特準則神學》等書。
【書摘】
尾聲
這本書帶領我們從新約的開頭行至結尾,從伯利恆的搖籃直到上帝之城。我們看到,新約聖經收集了各種類型、源自於不同場合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計劃;藉著各個階段的進程,這個計劃逐漸完整地顯明出來,並按照自然的先後順序向前推進。
首先是道成肉身者的顯現──在四位見證人的共同見證下,福音書在最清晰的亮光中,以最簡單的形式陳述了耶穌在世間生活服事的事實。這見證本身也是循序漸進的,在最後一本福音書中,人物的光輝更加耀眼,事實的意義也更加清晰。
然後,《使徒行傳》宣講基督是完整的救主,是世人的避難所和生命。基督顯現之後果在《使徒行傳》中總結得精煉,此書也呼召世人相信福音,並且因此而得救。凡領受福音之人,就彼此進入一種新的關係。他們成為一體,漸漸長大,成為一個聖潔、大公的教會,並在其中共同生活。
他們所進入的新狀態需要解釋,在教會裡開始的新生活需要教導。使徒書信承擔了這項任務。書信回答了初次委身基督之人普遍存在的疑問,讓原本籠統的信仰變得明確起來。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教會而言,新生活的迫切需求都得到了滿足。我們認識到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人,應當如何喜樂地思想和生活。
最後,身為基督肢體的一員,我們發現自己參與到高於個體的偉大集體生活和歷史之中。我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與現實衝突的宏大計劃中,但這計劃此時此刻還無法實現。因此,我們最後的教導來自先知預言,並認識到終極的問題不是我們個人如何得救和得勝,而是整個戰役將如何展開。 《啟示錄》向我們預言了一座聖城,在其中,救贖達到了終點,救主找到了他最後的喜悅;在這座聖城裡,人性的最終目的得以實現,神聖的應許得以成就;在這座聖城裡,理想變成了現實,人類在上帝的同在和榮耀中得到了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