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序:“多一本”或“不差这一本”? 卢序:罗马书的新诠进路 温序:关心民族社会的保罗 作者序:为什么需要“另一本”罗马书注释? 导论 作者 罗马书与其他保罗书信 原始听众╱读者与作者用意 写作日期 写作风格 罗马书的体裁 独特的基督论一一基督是末后的亚当 以色列的独特角色一一以色列是种族合一与救赎历史的媒介 称义、新生活和律法 主题分段法 结构分段法 罗马书的释经策略──聆听保罗 附记:口述抄写与耳听接收的罗马书 第一章/前言:传信者与信息的介绍(一1~17) 引言 不寻常的问安(一1~7) 保罗是一个宣教的人(一8~15) 保罗是一个传扬福音的人(一16~17) 附记:小型福音——哈巴谷书二章4节 第二章/不完全的人为制度(一18~三20) 引言 普遍的罪恶(一18~32) 道德家的罪恶(二1~16) 犹太人的罪恶(二17~三8) 结论——世人都被定罪(三9~20) 一章18节至三章20节的今日应用 第三章/克服不完全的制度——神的义(三21~五21) 引言 第一方面:神在基督里的义(三21~30) 第二方面:神在基督之前的义(三31~四25) 支持第一与第二方面的证据(1)——信主的经验克服过去的罪(五1~11) 支持第一与第二方面的证据(2)——新人类克服罪的权势(五12~21) 三章21节至五章21节的今日应用 附记:罗马书的结构分段 第四章/由群体角度论基督徒超越社会行为的新生活(六1~23) 引言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与罪的生活方式(六1~14) 基督徒的引诱和偶犯的罪(六15~23) 第五章/信徒与律法的问题(七1~八39) 引言 附记:七章1节是结构的分割点吗? 肉体的问题(七1~25) 来自圣灵的解决方式(八1~39) 七章1节至八章39节的今日应用 附记:罗马书八章15节的“阿爸父”——探讨“阿爸父”对外邦人的意义 三章21节至八章39节的今日应用 第六章/神的国度在人的国度中间──以色列救赎历史的例证(九1~十一36) 引言 以色列的过去(九1~33) 以色列的现在(十1~十一24) 以色列的未来(十一25~32) 保罗的应用:总结的颂词(十一33~36) 九至十一章的今日应用 第七章/敬虔的关系超越社会的关系(I)──私人关系的责任(十二1~21) 引言 信徒向神的责任(十二1~2) 私人关系的责任(十二3~21) 第八章/敬虔的关系超越社会的关系(II)──公众关系的责任:爱与盼望(十三1~14) 引言 顺服政府(十三1~7) 基督徒作见证的原则(十三8~14) 第九章/敬虔的关系超越社会的关系(Ⅲ)──责任的基础:信心(十四1~十五13) 引言 问题——引起争论的两件事(十四1~12) 答案——强者与弱者的争论(十四13~23) 总结(十五1~13) 十二至十五章的今日应用 第十章/敬虔的关系超越社会的关系(Ⅵ)──责任的范例:实物教导(十五14~十六27) 引言 保罗的事奉(十五14~33) 保罗的问安——个人关系的例证(十六1~24) 保罗的福音总结——再次的提醒(十六25~27)

罗马书解读:基督福音的崭新视野(简体版)
为什么需要「另一本」罗马书注释? 现今的学术著作,诚然已为读者提供不少丰富的解经资料。
其中以注重原文研究的冯荫坤博士和鲍会园博士最为人知。本书绝对不能取代这些可敬的中国学者的著作。相反地,它补充并向这些著作致意。根据最新近的学术趋势,我深感过去的注释尚欠缺一环重要的历史背景资料:罗马是帝国势力的中心。这个背景代表一种「保罗新观」后的(post-New Perspective)解读角度,不容罗马书诠释者轻忽。或许因为现代学者对解读保罗的角度,愈来愈不具共识;保罗新观(new perspectives)或保罗「最新」观(newest perspectives)反更能代表后二十世纪的保罗研究。它们成为描述保罗研究之诠释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较佳方式。
本书的主要目的不在纯理论的探讨,因此本书不以纯粹的逐节诠释为焦点,乃以诠释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探讨为中心。由古代书信的写作技巧与修辞惯例,来寻找诠释的线索。本书尝试以修辞-口述(rhetoric-orality)的创新方法,来补充一些由比较传统的社会-历史背景(social-historical backgrounds)解读罗马书的注释。尽管这个创新的解读法看似新奇,甚或使平信徒望而却步;但本书的诠释方式,绝对不会复杂化罗马书的解读,反而会使其变得更加容易。不论对学者或平信徒都相当容易使用与理解。
我盼望本书不仅阐述罗马书的字义,更能触及罗马书的精义。我以胸怀牧养与竭力事奉的心肠着笔本书,希望本书能够达到下列目标:缩短华人教会在学术研究、圣经研究与讲台信息之间的巨大鸿沟。
【作者介绍】
曾思瀚
英国雪菲尔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圣经研究博士,现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加拿大安布罗斯大学(Ambrose University)教授新约和讲道学,并致力于世界各地推广其研究和讲课事奉。精通英语、粤语和华语,以旺盛的创作力与深刻的解经著述著称,中英文著作超过五十本,是产量多、学界评价佳,能打入英文神学圈的华人圣经学者。其著作《士师记的刻划研究──领袖、女性与家庭的故事》获得2011年香港基督教金书奖最佳作者(学术)。他以教导更好的圣经阅读方式,使读者提升圣经阅读能力,进而能以更好的方法来释经为己任。欲了解更多作者事工最新消息,可参:https://www.facebook.com/drsamtsang,以及http://engagescriptur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