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辞 康来昌序 施特劳斯序 斯克伦序 曾劭恺序 自序 致谢 摘要 目录 杜伊维尔著作缩写 第一章 序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杜伊维尔其人其思 2.1.1 生平简介 2.1.2 思想特征 2.1.3 地位与意义 2.2 改教哲学运动的发展与杜伊维尔研究 2.2.1 改教哲学运动的发展 2.2.2 中外杜伊维尔研究 第三章 宇宙法则哲学绪论 3.1 体系全貌与切入点问题 3.2 形而上基础:宇宙论-人类学 3.2.1 《新批判》开篇解读 3.2.2 光折射的象征 3.2.3 主要概念与关键方法 3.3 理论思维一般超验批判 3.3.1 理论思维超验批判的第一条进路 3.3.2 理论思维超验批判的第二条进路 3.4 西方内蕴哲学历史批判 第四章 领域主权论的内核:模态论 4.1 时间现实的十五个模态相度 4.2 模态相度的领域独特性和彼此融贯性 4.2.1 模态相度理论四项基本原则 4.2.2 对模态相度理论的常见误解 4.2.3 超验理论真理判定标准问题 4.3 罪的问题:一个小结 第五章 领域主权论的展开:进程与实体理论 5.1 信仰引导下的开放过程:历史哲学 5.1.1 历史主义与领域主权 5.1.2 历史相度与开放过程 5.1.3 信靠基督与热爱文化 5.2 时间现实的个体性结构:实体与社会理论 5.2.1 时间事物的个体性结构 5.2.2 人类社会的个体性结构 5.2.3 婚姻与家庭 第六章 国家与教会 6.1 法律与信仰 6.2 基督奥体与希腊城邦 6.2.1 未分殊社会的普遍主义传统 6.2.2 经院主义综合与辅助性原则 6.3 超越普遍主义与个体主义之间 6.3.1 文艺复兴精神与国家主权 6.3.2 从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到赫尔曼·杜伊维尔 6.4 改教的教会机构结构原则 6.4.1 有形教会与无形教会 6.4.2 教会作为恩典的机构 6.5 番外(Exkurs):从路德的两国论说回来 6.5.1 两国论:静态领域vs.动态关系 6.5.2 领域论:宗教动机vs.神学理论 6.6 公义国(just state)与基督国(regnum Christi) 6.6.1 国家的结构原则与模态功能 6.6.2 国家的法律与共同体的信仰 6.6.3 基督教国家是否可能?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神学地图与世界边缘:对新加尔文主义当有的态度 7.1.2 以基督为中心:杜伊维尔领域主权论的特点和价值 7.1.3 去基督中心化:新加尔文主义既可能又现实的危机 7.2 本书的不足 附录A 加尔文主义哲学族谱 附录B 现代人本主义与基督教超验基础观念的基本结构对比 附录C 杜伊维尔术语表 参考文献 版权信息
指涉与表达:赫尔曼·杜伊维尔领域主权理论研究
赫尔曼·杜伊维尔(Herman Dooyeweerd),荷兰新加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主要阐述了杜伊维尔《理论思维新批判》(A New Critique of Theoretical Thought)等著作中的领域主权论。它不但是亚伯拉罕·凯波尔(Abraham Kuyper)社会-国家理论的哲学深化,也是杜伊维尔宇宙法则哲学(也称改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以“创造-随落-救赎”圣经基础动机和基督教超验基础观念为架构,从根本上批判了古希腊以来高举理性自法性(autonomy)的西方哲学传统背后的宗教动机。
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探讨了领域主权论如何以模态相度(modal aspects)理解受造时间现实,以此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开放进程,以及教会和国家等社会实体的内在结构原则与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构成了杜伊维尔对文化使命观的哲学人类学解读,即受造之人要在对神的指涉(referring)中将作为神的形象的自身表达(expressing)在万有中,这意味着,在基督里蒙拯救之人担当文化使命应当是以基督为中心的。
杜伊维尔思想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从哲学本体论到社会-政治观的完整理论思维模式,用以诠释加尔文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并引导基督徒从事各类学科理论研究。无论是否认同其具体结论,中国教会诚然可以从中收益良多。
【作者简介】
姚凯,祖籍湖南,1975年生于北京,成长于安徽霍山、江苏南京等地。1999年在德国哥廷根信主,2006年蒙召事奉,现为家庭教会传道人,神学硕士(Th.M.)。妻子吴艳,中长跑运动员,体育老师,喜欢画画,喜欢梵高。她做的锅盔特别好吃。长子姚天盟,专注拥抱,专注搭乐高;次女姚天依,不肯剪长头发,也不爱扎辫子。父亲姚珍汉,三线厂退休职工;母亲赵雪清,老三届知青,去年起开始一起上慕道班。基督是我们的主。